新闻中心

温故知新,历见真知,王建宏无私分享竹岐机场筹建经历

2020-05-16

福州竹岐直升机场由正阳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并委托下属公司运营管理,机场于2010年12月取得军方批文,2011年12月取得民航华东局批文,2012年9月取得福建省发改委立项批复,2013年1月取得民航华东局初步设计批复,2013年5月取得民航华东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是华东地区首座获得颁证的通用机场,当年这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标准意义的通用机场。  

笔者于2011年就职于正阳集团下属的机场公司,先后担任通航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期间受集团委派到福州,担任通航部总经理,跟陈清搭档,协助福建正阳詹玉亭总经理筹建竹岐机场,2013年机场验收取证后担任首任总经理,机场稳定运营后于2014年返回上海总部。

在福州2年左右的时间,我完整经历了通用机场的筹建全过程,在时任机场公司董事长伊小林的带领下,面对当时军方审批复杂、民航没有规范、政府没有先例的困难,积极主动,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顺利完成了机场审批、建设、取证和运营,并以竹岐机场为基地,实施“种子计划”,培育了一批综合素质优、专业技术佳、动手能力强、团队意识浓的优秀员工,也为后续多个通用机场项目顺利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

竹岐项目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手续审批。我当时整理的全部流程下来有50个环节,这个资料后来被很多培训院校用于教学。实际上,如果再细化的话,远远不止50个环节,像机场名称申报、电台开放申请、油料手续审批、管制员签注等都还没加上。这些环节涉及军方、民航、地方政府多个条线,每一个条线又有很多层级和部门,上下之间、彼此之间都有关联关系、前后关系甚至是制约关系。当时很多地方部门都是第一次受理通用机场项目,不知道该怎么办理,所以我们当时经常一边当“老师”,给审批部门介绍通用航空和通用机场,一边当“学生”,请人家给尽快审批。记忆最深刻的是立项批复,当时在民航和地方政府的立项审批协调上纠葛很久,华东局明确表示只审批民航专业工程的立项,其他内容不审,而地方政府审批的是整个通航产业基地,内容和规模都大得多,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们就统一组织一个会议,设计院打印两个版本的立项报告,大家各自评审,结果会议讨论阶段闹了不少笑话,专家们不是鸡同鸭讲,就是张冠李戴,好在大家都熟悉了,最后会议出了两个立项审查意见,这才结了一个大扣。在场址审批环节上,也出现了民航先批还是部队先批的难题,在这个环节上,真是要吐几口老血了。局方审批因为没有明确规范,结果几个处室之间如何流转,也是经常让我们一个脑袋三个大。好在当时华东局西副局长和机场处章处长给予了大力支持,西局长亲自带队到现场指导,并提出了不要套用运输机场标准,大胆创新,降低成本的意见,章处长利用休息时间帮我们修改机场使用手册,其他几个处也给予足够的支持,机场验收整改材料递交后,半个小时内四个处长完成会签,机场顺利取证。 

为了提高项目效率,我们当时大胆进行了很多创新,比如上面提到的的民航和地方立项评审会一并举行,比如民航质监、行业验收、机场试飞等三个环节工作同时组织,比如安检、场务、油料、护卫、消防等岗位等与其他岗位兼职,比如竹岐和厦门两个机场统一申请油车资质,比如取消仪表导航简化飞行程序方案,比如组织员工编纂《华东地区通用机场资料汇编》和《通航法规汇编》,等等。这些创新,都为后续其他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民航总局也邀请伊小林参与了局方通用机场管理规范的修编。

 

现在回想起来,竹岐项目能够历尽艰辛,最后顺利取证,除了邹董的决心和雄厚的资金外(当然,过程中邹董也摔了好几次杯子,想想真难哪),专业团队是关键因素。正阳机场公司管理层都是来自军民航管理部门的精英,懂专业,能协调,肯付出,军人出身的伊小林董事长对工作标准要求很高,对员工教育也很严格,作为搭档的我则相对温和细致,我们共同的特点是重视培养年轻人,愿意把自己的技能、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同时在团队建设、员工成长方面,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氛围,这也是正阳机场公司年轻员工能够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得益于良好的企业氛围,大家互帮互学,研究业务,成为风气。作为辖区唯一的民营企业,机场公司四名气象员的专业考试取得华东地区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连续几年都超过同期实习的厦门空管分局自己的员工,令局方领导刮目相看,这也为后来我们派出员工支援运输机场以及承接民航局气象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华东局组织的加油员上岗证考试,我们派出的两名员工全部通过考试,是唯一一家一次全部通过考试的企业(好几个运输机场的员工都没考过)。

在竹岐机场和厦金湾机场项目启动后,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立即投入了紧张的项目筹建工作。通用机场筹建,确实很累,位置偏,条件差,对年轻人是很大的考验,我们优秀的团队经受了考验,展现了风采。塔台工作台、安检工作台、飞机充电车,等等,都是自己设计,气象设备、航管设备、安检设备,等等,都是自己安装,福建的夏天,又闷又潮,每次往塔台上搬设备,大家都会浑身湿透;机场手册、工作台账、安保方案,大家一个字一个标点修改;飞行区的石块、跑道上的沙子、安全区的野草,已经退休的邹吉发顾问带领大家一起清扫,一起清理。

在培养年轻团队业务能力的同时,机场公司也非常关注发挥年轻人的优势,举办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机场公司连续三年获得集团文艺晚会演出第一名的佳绩,节目精彩堪比央视春晚。竹岐(后来接任我的王崇负责)和厦金湾(王起海负责)两个机场之间、机场与福建监管局、福建空管分局、空军福州基地之间,经常组织体育比赛,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内外部感情,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峡谷漂流、野外烧烤、真人CS、室外拓展、生日派对等,则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凝聚力。

随着机场一天天建成,员工们的业务更加熟练,能力迅速提高,素质更加优秀,他们中的人很快独当一面,比如杜魏魏很快从总助到副总,黄志、戴圆、陈清等也担任了各个机场的总经理。有了专业团队,竹岐机场的运行连续多年确保安全,机场的经营也很快实现自我平衡,在国内通用机场中独树一帜。

回想在竹岐机场的两年,尽管这里远离城市,远离繁华,但是这里有欢乐、有生机。无论过去多少年,我在竹岐机场的日日夜夜,就像昨天一样,机场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触手可及,机场每个员工的身影,都烙在我脑海,他们每一个人的声音,已经刻在我的记忆里。我仿佛听到,生日派对的欢声,中秋节日的笑语,隐隐就在耳边;我仿佛看到,他们在安装设备,他们在调式线路,他们在指挥飞机,他们在监护机坪,甚至大家一个字一个标点讨论机场手册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这些记忆,遥远而又可触,朴实但是珍贵,鼓舞着我和我现在的团队做好每一个新项目,为了更多的天空可以自由飞翔,做出最大的努力。

 

后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一个超长却又无奈的假期,利用这段时间,回顾之前项目的经历,总结一些可圈可点的事件,分享一下难以忘却的感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经常有朋友、听众或者客户问我为什么对通用机场业务这么熟悉,我想说的是,我经历过7个通用机场取证,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要准确定位,要坚持专业,要遵循规范,要统筹推进等等,可是,我也经历过更多的通用机场没有完成取证,基于投资人自身或者审批部门等各种原因,有的项目还在继续走弯路,有的项目甚至早就夭折了。所以,我知道的教训更多,而这些教训,实际上更有启发意义,有机会我愿意在小范围内与大家分享一些失败的案例。

 

关于作者

 

王建宏,现任浙江凯晟通用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服务于航空领域29年,在通用机场筹建、运营以及航空产业招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资源积累,熟悉通用机场行业规范以及军民航报批流程,担任行业内培训机构讲师。

 

项目经历包括福州竹岐、厦门厦金湾、芜湖湾祉、德州平原、六盘水盘州、湖南娄底、河南登封、德清莫干山、安吉天子湖、驻马店平舆等通用机场以及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东方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山东市立医院、济宁医学院医院、阿里巴巴、巨人集团等医院和企业停机坪项目。

 

担任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飞行学院、航科院、航空运输协会等专业院校与机构讲师,讲授通用机场建设、报批、运营与招商知识与经验。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