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城市空中交通及其新型基础设施低空公共航路研究综述(下)

2024-02-16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再次催生了诸多对于在城市低空空域进行城市空中交通(UAM)商业化运输的关注。城市低空空域环境复杂,商业化场景下城市空中交通流量密度大,载运工具规格不统一。低空公共航路作为UAM 的新型基础设施,是UAM 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UAM 所需配备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控模式以及低空公共航路的规划方法等问题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梳理了UAM 与低空公共航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基于低空公共航路的UAM 管理等内容;提出了一种UAM 运营管理框架,就相关行政部门在城市空中交通发展中可能承担的职责提出了建议和应对措施;最后,总结了低空共航路的构建方法,UAM 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及落实建议,以期对UAM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所裨益。

 

 

 

 

 

 

 

 

 

 

 

 

 

 
 

 

基于低空航路的UAM 管理与运营

 

 
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需要企业和研究机构多年的研究投入,但其产业化应用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建设、管理、监管、运营,UAM 也不例外。提供给大众用户使用的城市物流、空中交通运输低空公共航路,需经过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才具有权威性与合法性。目前国家没有低空公共航路规划和运行主管部门,最有可能的就是市政交通部门开展规划与建设,民航部门对准入eVTOL 航空器进行适航审定和空域使用政策的制定,有资质的服务商提供航路地图在线商业化服务。借鉴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未来的UAM 的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及运营模式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UAM 运营管理框架

 

 

一、UAM 的行政管理

 

对于UAM 的行政管理,现在尚未有定论,但确立UAM 管控主体对促进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部门,提出UAM 的行政管理模式,如图3 所示。UAM 的运行区域以一座城市为主要范围,因此本文提出未来UAM 可以因城施策,考虑以地方交通局为管理主体制定UAM 发展规划战略与地方政策法规,地方市政部门负责组织UAM 基础设施建设,民用航空管理部门负责载运工具、空域相关标准与准则的制定。此外,还应考虑下设UAM 监管部门,对包括载运工具的适航审定、运行空域管控、事故责任认定、违法行为处罚在内的UAM 运行全流程进行监管。

 

图3 UAM 的行政管理模式

 

 

作为管理主体的地方交通局是UAM 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的主要规划者,其制定的UAM 相关政策、标准、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不仅能反映地方发展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普适性。市政部门组织UAM 基础设施建设时,需综合考虑城市现在交通方式的特性和UAM 更适合城区内部中远距离出行的特性。在进行地面站点选址与建设、运行基础设施布设、低空公共航路规划与建设时,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有效衔接,帮助乘客无缝衔接进行多式联运,形成一体化的立体交通枢纽。民航局需要对UAM、民航、通航使用空域的范围进行界定,并制定相应的申请准入规则。根据UAM 使用空域的范围与准入规则,制定UAM 整体性行业标准、载运工具适航标准制定、载运具生产制造标准。

 

现有的行政管理部门能从顶层设计上对UAM 的发展进行掌控,但还需要专门的执行部门根据UAM 的运输特性综合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技术手段对空中交通流进行管控,以应对UAM 非正常运行情况和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其职能主要包括监管、沟通、审查和处罚。监管是指对载运工具禁止进入的空域和规划好的航路进行监管,若发现禁区内或者航线上出现“黑飞”航空器入侵,则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阻止,警告或强迫备降等。沟通是指UAM 与民航运输、通航飞行共用同一空域时,管控部门需与民航、通航管制员进行沟通,以分离UAM 载运工具和民航运输航班、通航飞机。审定是指一旦UAM 载运工具之间发生意外事故,监管部门需要根据每起不同的事故起因进行责任认定。此外,监管部门有权利在UAM 载运工具运营前审定eVTOL 航空器的适航资质,并在起飞前后随机抽查UAM 载运工具的资质。处罚是指监管部门有权对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的UAM 载运工具的责任主体进行处罚,处罚的形式可仿照现有道路交通对载运工具和运营人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罚款和飞行允许资格。

 

二、UAM 的运营

 

UAM 的运营还有诸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本文将从UAM 运营框架、运营模式以及运营过程中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对UAM 运营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在运营框架方面,是否开放私人购买eVTOL 航空器权这一问题始终备受争议,不开放eVTOL 航空器个人购买权在运营方面将会是开放个人对eVTOL 航空器购买权的子集,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行UAM 运营框架的讨论。在运营模式方面,Uber 指出,UAM 使用拼车模式费用有望低至1.5 元/km,即Uber X 的水平。在UAM 的发展前期,出行成本相比与其他交通方式较高,UAM 的票价的降低能有效促进出行需求的增长,共享运行模式将有助于UAM的运营。且乘客只能在固定位置的专用登机站起飞和降落,如图4所示。这聚合了乘客行程的起止点选择范围,为共享使用eVTOL 航空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本文认为最适合UAM 运营的方式是将eVTOL 航空器作为一种公共的共享式的交通载运工具向公众开放。通过统一的承运商、统一制式的载运工具在一座城市范围内开展相关服务,能够确保在UAM 发展初期阶段具有更高安全水平的运营能力,这是保证UAM 行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的关键。关于UAM 运营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本文提出大致有3 个:用户、私有eVTOL 航空器拥有者以及第三方运营平台。用户是指使用UAM 出行服务的乘客与货物,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私人定制运输服务或共享出行,货物的配送依靠物流中心完成。私有eVTOL 航空器拥有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盈利性运营或私用,其运营需要依靠平台并向平台提交相关适航资质,同时,私用也相应需要进行空域申请、航路申请、飞行计划报备。但如果人人以私有形式占有eVTOL 航空器,这将浪费过多的地面停放空间。这与NASA 提出UAM 概念之初所强调的按需供应(Ondemand)和共享出行(Riding-share)概念有所违背,不利于载运具利用率的提升,因此私用eVTOL 航空器拥有者情况应尽量避免。第三方运营平台拥有购买eVTOL 航空器并进行运营的权利,负责办理、审核eVTOL 航空器的相关适航证明,匹配用户与eVTOL 航空器,与航路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反馈。

 

图4 eVTOL 航空器登机站示意图

 

 

对于UAM 如何进行共享运营(图5),本文根据实时出租、网络约机、P2P 租赁、定制公交这4 种城市交通现有共享出行模式,提出高端定制飞行服务、起降点拼机、网络约机、P2P 租用以及定制空中巴士这5 种UAM 的共享模式。

 

图5 UAM 的运营框架

 

 

高端定制飞行服务根据用户的出行需求在指定地点专机接送,适合时间敏感、经济条件良好的人群,这种模式共享车辆但不共享行程。起降点拼机是指用户未事先预约行程直接到达登机站点,UAM 运营方随机为其分配空闲eVTOL 航空器进行UAM 运输服务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较难给予选择拼机的用户一个准确的等待时长预期,无法保证用户的共享出行体验,且很难保证站点随时都有空闲的航空器待命。网络约机是指用户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向运营平台发起行程需求,运营平台根据用户位置信息、行程起讫点为乘客匹配周边处于空闲状态的eVTOL 航空器提供运输服务。该模式下,UAM 运营方能够提前掌握用户的出行需求,可以为选择接受共享出行方式的用户提前匹配拼机用户,调配机型资源,并以系统提醒等交互方式敦促共享乘机用户按预期登机时间到达站点。P2P 租用是指在成熟商业运作和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保障下,通过运营平台将闲置的私人eVTOL 航空器在物权人同意的前提下租赁给其他用户使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再次配置了载运工具资源,且UAM 运营情境中解决了在私家车共享方面存在的监管、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为所有eVTOL 航空器都具备相关资质证明与机主信息,接受运营平台的统一调度。定制空中巴士是为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服务水平需求相似的人群量身定做的一种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方式。该种模式固定起止站点,一站送达,前期价格可能仍会远高于地面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但可以通过增加eVTOL 航空器的座位数量来降低个人成本。

 

三、UAM 管理与运营的关键技术

 

UAM 安全、高效的管理与运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低空公共航路的运行规则进行流量控制,对低空公共航路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本小节将这2个问题进行综述性研究。

 

1、低空公共航路运行规则设计与流量控制

 

运行规则常常与流量控制一起讨论,运行规则是流量控制的前置条件,影响流量的布局与控制方式。对于航路上的运行规则设计与流量控制,通常可用速度控制、雷达引导排序、时间以及高度层分离等手段。Jang 等对城市低空空域内交叉口的运行规则进行了讨论,仿真模拟了加载流量后的交叉口,对不同结构的交叉口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这种方式是对路面交叉口设计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Xue通过研究发现集中式的控制架构性能略优于分布式控制架构,但其鲁棒性较差,分布式控制架构中,统一的运行规则性能优于混合运行,因为在混合规则的情况下,系统安全性能受到破坏,并由表现不佳的人主导。对于垂直起降点的的运行规则设计与流量控制,Shao 等和Yeo 利用eVTOL 航空器能够悬停的特点,无需考虑垂直起降机场进出路径无障碍下滑角的问题,基于背压策略设计了多环模式的起降航线的自适应垂直起降站(图6)。相比传统五边飞行,其鲁棒性与效率性更高。Song 和Yeo设计了3 种不同进近过程的多环进近结构(图7),仿真结果证明,分支排队法(Branch Queuing Approach,BQA)在准时性和分离风险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在亿航216 的试飞实验中,航空器在起飞与落地前均有一段垂直爬升或下降的阶段,这说明这种多环垂直起降设计结构在城市低空空域内实际运行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实现,这大大降低了垂直起降机场周边障碍物高度的要求。

 

图6 MVS-TA 模型的三维运行示意图

 

图7 3 种vertiport 的进近控制方法

 

 
2、低空公共航路风险评估
 
eVTOL 航空器在公共航路内的适航安全性被定义为:①在特定航路内运行时,不会对地面财产和人员造成损失或构成危害;② eVTOL 航空器运行过程不能对其他正在进行航空活动的其他eVTOL 航空器或航空器的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低空公共航路的安全运行需要加入风险管理体系,经过系统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后,针对特定场景开展风险缓控措施,可把残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风险识别目标是发现UAM 管控系统潜在的失效原因并分析后果,对与eVTOL 航空器运行相关联的风险场景进行特性总结,常用的方法包括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危险和可操作分析、蝴蝶结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上述的风险识别技术与模型可以及时准确地识别eVTOL 航空器运行的直接风险,例如eVTOL 航空器自身故障、eVTOL 航空器与障碍物或低空其他航空器相撞造成的直接风险,但是对于噪声、隐私侵犯,坠地危害等潜在的风险识别分析效果并不理想。风险评估是在特定运行场景,基于专家知识经验,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对eVTOL 航空器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建模,并量化评估风险性,具有很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主要模型包括eVTOL 航空器失效模型、地面碰撞模型、地面暴露模型、eVTOL 航空器空中碰撞模型。对于风险缓控措施,可通过划设eVTOL 航空器禁飞区,制定包含飞行高度、飞行时间、飞行区域等因素的飞行规则,对硬件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与保养,设计高鲁棒性的软硬件系统等方式来保障低空公共航路运行安全。
 

 

低空公共航路网的构建

 

 
以低空公共航路为核心,在当前基础设施水平和高新技术发展基础上,融合高精度多组合导航定位、5G 联网通信、精细气象预报等新一代技术,构建以航路为载体的低空无人机应用服务系统,升级完善固有基础设施或者新建基础设施形成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对于应对UAM 低空规模化运行十分重要。低空公共航路网建设关键主要包括:
 
一、低空空域网格化和数字化
 
为应对复杂的城市障碍物环境和低空空域管控限制问题,需要对低空空域资源进行精细划分和管理,即低空空域的网格化和数字化研究。采用基于统一网格剖分系统对格式和类型多样的约束要素进行多级网格剖分,剖分单元大小适应航路宽度要求。此外,为了对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组织和管理,为每一层级的任一体块的空间位置赋予唯一编码构建数字化低空,每个体块除了空间位置信息,还包括空域性质、风险评级等属性。
 
二、基于低空地理信息的航路网规划系统
 
基于遥感、时空地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精准甄别建筑物、道路等低空复杂环境飞行地理约束要素,形成构建地理约束要素特征库、影像识别与快速提取算法库。突破基于体元栅格的三维航路及环境高效表达技术,构建净空边界低空地理网格数据库,研发多级航路网迭代优化与快速构建技术,实现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功能。研究复杂飞行环境下的动态仿真、真实场景下航路验证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多机型无人机航路三维仿真飞行验证与实际飞行风险评估,研发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规划与仿真验证系统,为国家、行业和区各级航路网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与验证评估。积极耦合支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的关键模块—飞行计划管理,以提升飞行计划审批效率、无人机运行效率与安全效益,为国家、行业和地区各级航路网规划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与验证评估。
 
三、城市低空数字化公共航路网(天路图)
 
针对国内外无人机运行共同缺失低空公共航路网的严峻现状和行业发展迫切需求,面向典型应用场景和特定机型,研究低空复杂环境下飞行地理约束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禁飞区等)甄别、遥感提取和障碍区净空边界评价方法,形成无人机低空复杂飞行环境地理约束要素净空边界标准。突破复杂环境三维航路高效计算、地理约束要素迭代优化的高精度多级航路网构建、同一区域同一时段下多机多用户运行多航道时空资源配置、多机型多行业共享宽兼容公共航路设计等关键技术,形成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规划的技术体系,产出典型示范区航路网(天路图)。
 
四、基于高精度、高动态地理信息城市低空航路网运行监管系统
 
针对当前无人机监管无序、无有效监管手段等问题,可依托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公有云运行许可的中国科学院中科天网云系统和全国无人机遥感数据目录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无人机的综合管理,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无人机遥感、海量动态时空对象高效自适应的实时三维可视化等前沿技术,结合云边端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在统一的时空基准下高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设计与构建云计算框架下的统一监管平台,实时获取接入云系统企业的无人机运行动态,助力无人机监管部门实现有效、高效和安全监管。该系统基于高精度、高动态的地理信息和空域信息基础研发,除了实时监管功能,还包括空地协同起降点网建设与布局、高精度气象快速预报等功能。
 

 

UAM 落实建议

 

 
对UAM 如何落实还需诸多实践。一方面,明确UAM 的定位很重要。什么样的场景适用于UAM,什么场景使用UAM 能弥补现有交通方式的缺点,达到更好的交通效益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不同的使用场景,其受众群体、运行范围、合作伙伴、运营规则以及风险因素等也大不相同,在不同的场景如何开展试点工作也需进一步考虑。
 
一、UAM 应用场景需求分析
 
为保障UAM 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分析UAM 潜在市场以及应用潜在障碍应该从应用场景的分析开始。UAM 应用场景可能以下几类:已有公共交通不可用或交通不便场景,时效性要求高场景,以及短途公务出行和观光旅行等。已有公共交通不可用或交通不便场景包括郊区与市中心间的往返等;时效性要求高场景包括急救药品和亟需救援病人的运输、应急救援等。UAM 需求包括通用场景要求和特殊场景要求。特殊场景需要根据场景特征来决定,这里仅介绍通用场景需求,结合前文UAM 基础设施组成,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先调研分析。
 
1)对于城市地区商业运行,安全要求和认证标准至关重要。
2)需要高质量的障碍物和地形数据库。
3)基础设施需求分析,调研现有基础设施类型和服务能力,比如物流集散点分布和电网服务能力;调研现有UAM 航空器类型和空域现状,据此分析UAM 对起降场硬件、尺寸、空域等具体要求。
4)当前地面交通流量、成本、能耗需求分析和预测。
5)UAM 对地面交通流的分流预测。
6)公众对于UAM 建设接受度分析,根据EASA 调研报告,目前公众最关心的要素是:地面人员的安全、车辆发出的噪音类型和水平、车辆行驶的时间和飞行的高度等。
 
二、探索支撑UAM 运行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和运行机制
 
UAM 商业运行对低空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和动态性要求高,如何高效、精细化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需要进一步明确。可优先试点发展城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政策试点,进一步深化城市低空空域管理,赋予UAM 试验示范区低空空域管理权。在试点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UAM 利益相关者,比如UAM 平台提供商、车主、车辆制造商、运维公司、保险公司、基础设施提供商等;其次,确定UAM 运营商业模式,谁来建立、拥有和管理地面基础设施?考虑到融资、拥有成本、维护和监管等关键方面,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商业模式;最后,需要获取精准的市场定位,进而掌握各类用户需求,科学设计运输网络及全流程运营管理模式,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达到最优,辅以精细规范的管理,以满足多方需求。试点工作可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确定试验区和试验场景。针对试验区特点,设计适用于试验区的典型运行场景。并在充分调研地面需求及评估运行环境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低空公共航路规划、构建及地面辅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测试航路通信、导航和监视能力,在监管平台下开展应用测试,积累飞行数据支撑主流运行规则制定。
 
3)推进亿航、小鹏汇天、峰飞等国内相关企业的UAM 试验先行先试工作,融合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建立产学研用协作机制,由各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试点推广,形成相关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
 
4)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运营主体明确、布局合理、覆盖面广、衔接高效的UAM 低空航路网络。
 
5)推进立法工作的建设,确立UAM 相关的违法行为与相应处罚措施。
 

 

结论

 

 
UAM 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化探索已被提上日程,低空公共航路作为进一步发展UAM 安全和高效商业化运行前置条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机构、运营规则与模式等相关领域研究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对低空公共航路的研究探索对UAM 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必要且必须的。本文对UAM 的发展历程、商业化试点现状以及与城市交通和民航运输的区别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UAM 的基本概念、载运工具以及其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进一步发展UAM,本文论证了UAM 与低空公共航路的关系,并对其研究现状以及规划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此外,本文从商业化角度提出了可供参考的UAM 运营与行政管理框架,并从运行规则设计、流量控制以及风险评估等角度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通过明晰UAM 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如何通过建设低空公共航路来发展UAM 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空公共航路的发展和UAM 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讨。政策方面,目前低空公共航路的研究还属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民航局的推动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针对低空公共航路在不同场景下的技术细节标准基础仍处于空白状态。技术方面,飞机电气化已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分布式多电机动力系统可以促使eVTOL 航空器的航电和动力系统更加融合,也有助于实现噪音更小,安全程度更高,自主驾驶能力更强的新型航空器的生产制造。但eVTOL 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很难界定,特别是安全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根植于航空运输业中,eVTOL 航空器的安全性决定着UAM的发展是否会再次陷入低潮。市场方面,Berger和Deloitte报告中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应用场景,并预测了近未来十年左右UAM 的市场规模。毫无疑问,UAM 所描绘的商业化场景比传统通用航空更具吸引力,可以说,基于eVTOL 航空器所定义的UAM 市场赋予了通用航空新的生命力。但近未来阶段eVTOL 航空器的生产制造成本和初期所能提供运输规模体量决定了它早期的受众对象——即对时间敏感愿意支付更高服务费用的人群。至于以什么样的模式运营能提高市场规模,增强消费活力,甚至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中常态化运行,仍需进一步研究。社会方面,起降点设置的场地多为楼顶,楼顶的商业化使用权限问题,运行过程中带来的隐私、噪音问题将会是提高公众接受度一大难关。同时,还包括飞行过程中给乘客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问题,登机和下机的时间过长而巡航时间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等。
 

总之,UAM 的发展还需要公众接受、市场培育、相关法律标准的健全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但UAM 出现和发展是符合未来通用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即空中流量更加密集,运输场景更加广泛,空地协同管理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地面系统与机载电子信息系统耦合将变得更加紧密。虽然前路曲折,但依然值得期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城市空中交通这样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将会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作者:廖小罕,屈文秋,徐晨晨,贺洪波,王俊伟,石伟博,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区域生态过程与环境演变实验室)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